野猪是大家共同猎回来的,本打算做成逃难的干粮。既然有人提出异议,里正环视众人,沉声道:"那就都说说吧,该怎么办。"
萧高氏第一个站出来,拍着锅沿嚷道:"我家出人出力,连这口最值钱的铁锅都贡献出来了,这条后腿合该归我们!"她特意把"最值钱"三个字咬得极重。
村里几个惯会钻营的立刻附和:"是啊是啊,既然是合伙猎的,就该平分。"
里正眉头紧锁:"要分出去的站西边,愿意一起走的站东边。"
萧高氏一个箭步蹿到西边,几个平日里最爱占便宜的人家也忙不迭跟过去。其余人默默站到东边,萧陈氏牵着两个孩子,瘦削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单薄,她坚定的站在了东边。萧大壮蹲在地上,拳头攥得发白。
"大壮!"里正喊了一声,"往哪边?"
"儿啊!"萧高氏急得跺脚,"你傻愣着作甚!还不快过来。"她倒不是心疼儿子,只怕少分一份肉。
萧诺冷眼旁观,看着这汉子被生生撕成两半,有些抉择是要自己选择的,别人都帮不上忙。
"娘!儿子不孝!"萧大壮突然"咚咚咚"连磕三个响头,额上顿时见了血,"您就当...就当没生过我这个孽障!"
"天杀的畜生!"萧高氏一屁股坐在地上,拍着大腿嚎哭,"早知今日,当初就该把你摁在尿桶里溺死!"
萧陈氏突然抬头,声音抖得厉害,"您是养大了当家的,可您也卖了大妞...我们不欠您的!"
"烂心肝的小娼妇!"萧高氏猛地跳起来,唾沫星子飞溅,"生儿子没py的贱..."
"够了!"里正一杵拐杖,震得地上浮灰西起,"李阿福,给他们分肉。"他扫过西边众人,"从今往后,你们走你们的阳关道,我们这座小庙里容不下你们。"
"啥意思?"萧高氏尖着嗓子嚷,"里正你给老娘说清楚!"
里正的眼神像刀子般刮过萧高氏那张刻薄的脸,枯瘦的手掌在磨得发亮的拐杖上紧了紧:"意思就是——从今往后,逃荒路上各安天命。你们既选了分开,便是选了独活。"
人群"嗡"地炸开了锅。西边的几家人懵了,他只想得到肉,没想分开啊。
"里正,您是不是说错了?我们没想和大家分开,只想分到肉。"有人大声辩解道。
里正冷笑一声,浑浊的眼睛扫过众人:"你们什么心思,我心里清楚,大家伙也清楚。接下去是要逃荒的,路途遥远,谁也不知道前面等着我们的是什么——饿死、病死,甚至更糟。"他顿了顿,声音沙哑却坚定,"我再给你们最后一次机会,愿意同生共死的站过来,不愿意的,分了肉就走吧。这话对两边都有效,不想逃荒的,还能留下赌一把。"
人群嗡嗡议论起来,又有几户人家犹豫着挪到了西边。他们离不开故土,对朝廷还抱着一丝希望,想着或许能熬过去。
"还有没有要变动的?"里正再次确认。
两边人再没动静。
"好,那就这样。"里正一挥手,"李阿福,分肉!"
李阿福大步上前,一把从萧高氏手里夺回那条后腿肉。萧高氏尖叫着扑上来,却被他一胳膊挡开。锋利的剔骨刀"唰"地割下一大块肉,甩到她怀里:"看在你年纪大的份上,多给你些,知足吧!"
很快,那几户人家都分到了肉。两边人彻底分成了泾渭分明的两堆——东边热火朝天地煮肉、熏肉,准备路上干粮;西边却吵嚷起来,因为萧高氏死活不肯借锅,几个婆娘正指着她鼻子骂。
萧大壮忍不住想过去劝,萧陈氏一把拽住他的胳膊:"我们可是把所有家当都给她了,她连一粒米都没给两个孩子留!"
萧大壮身子一僵,想起他娘搜刮时那副刻薄嘴脸,终于狠下心,转身不看那边的争执。
萧诺看着村民们熟练地将肉切成条状,架在临时搭起的熏架上。松枝燃烧的青烟裹挟着肉香在营地弥漫,他不由暗自感叹:古人的生存智慧当真不容小觑。若是给这些勤劳的百姓一个机会,他们的本事未必就比那些养尊处优的高门贵族差。
傍晚时分,大锅里翻滚着混入野菜和野蘑菇的肉汤。虽然每人碗里只分到薄薄的两片肉,但浓香的肉汤却管够管饱。萧诺捧着粗陶碗,滚烫的温度透过碗壁传到掌心。他小口啜饮着久违的热汤,这才惊觉自己己经快忘记正常饭食的滋味了——上一次吃热饭,仿佛己是上辈子的事。
饭后,女人们继续照看熏肉的火候,时不时翻动肉条防止烤焦。男人们则聚在里正周围,借着最后的天光商议接下来的路线。
"南边是富庶之地,听说那里年年丰收。"一位村老捋着胡须说道,"只要我们能到那边安顿下来,就不必担心饿肚子了。"
"可边关连年战乱,税赋一年比一年重。"另一位满脸风霜的老人摇头反驳,"朝廷征粮都是先从南边征起,那边的百姓日子未必比我们好过。"
里正咳嗽两声,沙哑着嗓子道:"老哥说得在理。但鞑子年年犯边,咱们村多少后生都折在边关了。眼下这光景,南边总归比别处强些。"
"可没有路引,就算到了南边,官府能收留我们吗?"一个佝偻着背的老人忧心忡忡地问,"大伙在那边可有投奔的亲戚?"
众人面面相觑。临水村世代扎根在此,哪来的南方亲戚?
"三儿,你怎么看?"里正突然转向一首沉默的萧诺。
萧诺起身向众人行了一礼:"各位长辈的顾虑小子都明白。依我看,朝廷不会放任这么多流民不管,定会有安置的政令。往南走确实是眼下最好的选择,就算分不到田地,打短工也能糊口。"
他顿了顿,环视众人:"但现在关键不是去哪,而是怎么去。方才我和大虎哥清点过,咱们共有365人,其中青壮男子152人,老弱妇孺168人,孩童45人。就凭今天猎的这些野猪,根本撑不了多久。"
萧诺的声音渐渐沉重:"更棘手的是,老人孩子走不了远路,我们又没有牛车代步。而且——"他指了指正在熏制的肉干,"带着这些吃食上路,难保不会引来其他流民抢夺。这些,才是眼下最要紧的问题。"
(http://www.qutxt.com/book/24BU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qutxt.com。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