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高危材料隔离与分析区”——“熔炉”,此刻更像一个随时可能喷发的活火山口。空气冰冷,气氛却灼热得令人窒息。暗金色的“天火”球形容器在超导磁环70%功率的幽蓝光晕中悬浮,如同被强行按住的暴怒心脏,内部那低沉而充满威胁的“嗡嗡”声从未真正停歇。监控屏幕上,代表内部能量的曲线,在高压约束下,依旧如同沸腾的岩浆表面,剧烈地翻腾、起伏,每一次异常的尖峰脉冲都让所有人的心脏跟着骤停。
林若梅穿着厚重的防护服,面罩后的脸色比防护服还要苍白。汗水浸透了内衬,黏腻冰冷。她死死盯着能量采集器末端的读数——那缕在程冬青“蓝血低语”引导下,从球形容器凹槽中艰难“流淌”出的暗金能量流,纤细得如同风中残烛,亮度忽明忽暗,极不稳定。采集器绿灯艰难地亮着,但旁边的效率读数低得令人绝望。
“第37次参数调整…失败。”一个研究员的声音带着麻木的疲惫,“抽取效率提升不足0.1%,能量流稳定性反而下降了。再提高‘低语’频率,磁约束场反馈显示内部能量反噬倾向加剧。”他指着屏幕上一条代表反噬阈值的红色虚线,此刻抽取能量流的波动曲线正危险地贴近它。
“陨石蚀刻组那边更糟。”另一个研究员沮丧地补充,“尝试用低功率激光在陨石样本碎片表面诱导‘能量漩涡节点’,但碎片内部的能量场太狂暴,激光束要么被瞬间偏转扭曲,要么引发局部能量爆发,把样本炸成更小的碎渣…根本没法形成稳定结构。”他调出几张高速摄像机捕捉的画面:激光束打在陨石碎片上,碎片表面瞬间爆开一团混乱的能量火花,随即裂解。
“龙鳞”复合材料在封装概念测试中也碰了壁。用于模拟芯片封装环境的微型高压能量冲击测试台上,一块指甲盖大小的龙鳞复合板,在承受了模拟陨石能量流冲击仅仅3秒后,表面就出现了蛛网般的裂纹,内部的多层结构在能量渗透下迅速劣化、分层,最终在一声轻响中彻底崩解!碎片散落在测试台上,宣告着传统材料在“天火”面前的不堪一击。
“材料组初步结论:现有‘龙鳞’复合材料,在能量阻尼和结构稳定性上,无法满足‘黑土’芯片封装需求,尤其无法应对念香体内可能出现的能量反噬冲击。”材料组负责人的声音透过通讯器传来,沉重地砸在每个人心头。
压力如同无形的巨石,一层层堆叠在林若梅瘦弱的肩膀上。陨石能量难以驯服,芯片架构难以实现物理转化,封装材料无法达标…“黑土计划”三大支柱,同时摇摇欲坠!而主屏幕上,那鲜红的倒计时(00:38:20:15)如同死神的秒表,每一秒的跳动都抽走一分希望。维生舱内念香微弱平稳的生命体征,此刻更像暴风雨前虚假的宁静。
她下意识地摸向防护服内袋——那里贴身放着一个密封的小型培养皿,里面是一小块从太平洋翡翠菌毯残留物中分离、培养的活性菌丝样本。这是她最后的“灵感源泉”,也是她面对这绝望困局时,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。菌丝那自我修复、信息存储、能量传导的神奇特性,能否为这死局带来一丝转机?她不知道。但这是黑暗中,唯一可见的微光。
(http://qutxt.com/book/JOEC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qutxt.com。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qutxt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