永乐位面。
永乐大帝朱棣头发花白,满面风霜,当他看到大明亡国景象,崇祯煤山自缢,内心的震惊久久不能平息。
“大明……最终还是亡在我们这一脉手上了吗?朱由检,由字辈,我的第十世孙,大明会在他那一代亡国吗?
唉……”朱棣叹息道。
想着他这一辈子,一直在远征漠北,压制草原关外势力,就是为了让大明能够长存。
可是没想到大明在他这一支只传了十代就亡国了,如果爹和大哥泉下有知,会怪罪他吗?
大殿上,因为天幕是朱棣与群臣开会时出现的,所以这些朝臣也都看到了天幕的内容。
看着有些阴郁,情绪低落的朱棣,百官沉默不语,如同鹌鹑般低下头不知道说什么,知道也不敢说。
那可是国怍啊,大明国怍的终结,本就不是他们该看到的,然而现在该看的,不该看的,都看到了,现在只能尽可能降低自身的存在感,以免朱棣秋后算账。
朱高炽看着如今的场景,知道不能继续这么僵持下去了,安慰道“爹,这世上哪有不亡的王朝呢?就像人要经历生老病死一样,一个王朝也要经历这一切,盛极而衰,这是常有的事情,我们能做的,只有把握好当下。”
“老大说的对啊,而且这崇祯皇帝也算是个人物,与国同死,给咱们老朱家保留了最后一丝尊严,爹,你说是吧?”朱高煦也跟着站了出来,大大咧咧的说道。
兄弟俩的话让朝中众臣默默点头。
太子爷和汉王说的一点没错,崇祯皇帝能够煤山自缢,看起来相当有骨气,与国同死,可以说是给了朱家一个体面的结局,让朱明皇朝画上了一个不算圆满的圆满结局。
“哼。”朱棣轻哼了一声,不过也因为太子和汉王的话让他振作了起来,看着兄弟俩能够齐心来劝诫自己,莫名一笑。
“你们怎么就确定,大明的结局一定是煤山自缢?”
此言一出,众人皆恍然,对啊,是他们自己想岔了,走近了死胡同,天幕书写的可是两个结局,大明不一定就真的会在崇祯一朝灭亡!
好圣孙更是机灵的第一个站出来认同朱棣:“爷爷说的对!
天幕上不仅仅有崇祯皇帝煤山自缢这一个结局,还有光武帝崇祯力挽狂澜,中兴大明的结局。
爷爷英明神武,后世儿孙一定都继承了这一点,后面的光武帝崇祯才是爷爷的好子孙。”
朱瞻基一站出来,不少大臣纷纷附和。
“对对对,皇孙殿下说的对,后世子孙一定是继承了陛下英明神武的光武帝崇祯。”
“正是如此。”
“陛下英明神武,皇孙殿下说的对!”
比起悲伤的亡国之景,众人更向往中兴之主再兴大明。
毕竟,谁不希望能有一个好的未来?
朱明皇朝的延续不仅仅是关系到皇家,更关系到在场的每一位朝臣。
这些大臣苦熬了那么多年,终于站在了这权利巅峰的华盖殿,成为了能够上早朝的朝臣。
可以说他们的子孙后代只要不是太差,就能一直在朱明王朝当官,所以他们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能够好过一点。
一个亡国时代,肯定比不上中兴时代。
而且【光武帝崇祯】那一朝前所未有的繁华,平民百姓的日子可以说是整个历史中前所未有的好。
百姓的日子都过得这么好了,那权贵朝臣的日子不知是什么神仙生活,怕不是神仙的生活也不过如此吧?
想到这里,这些熟知历史的朝臣们内心火热,他们越发希望大明越来越好。
“老大,你在想什么呢?”朱棣看着低头沉思的胖胖儿子朱高炽,好奇的开口询问道。
他朱棣养大的拢共就这么三个儿子,可以说对他们仨了如指掌。
朱高煦,朱高燧勇武无双,打仗是两个好手,可是要治理朝堂,这俩就是棒槌!
朱高煦不能说完全没脑子,有文化,但不多,仅限于读书识字,对于朝廷国事,他是把握不住的。
小老三心思比较阴翳,爱耍小聪明,各种小动作不断,阴谋诡计成不了大事,天然的就不是做皇帝的料。
而且历来皇帝一文一武,自己是武皇帝,下一代就应该是个文皇帝休养生息,再下一代才应该是个武皇帝。
所以平日里看上去老大老二斗得凶,实际上不过是自己平衡朝臣的手段罢了。
“爹,我认为,不管大明最终的结局是什么,现在就是个非常好的研究机会。”朱高炽沉思一番,坚定的说道。
“继续说。”
“爹,大明既然有亡国之兆,那一定是国朝政策出现了大问题。”
朱高炽一边思考,一边不紧不慢的组织语言继续说下去。
“咱们正好趁此机会研究一下,是否是因为现在的祖训国策影响了后世的灭亡。
如果是,那么我们可以研究如何更改国策,亦或者直接废掉祖训国策不可更改这一条规矩。
还有光武中兴我们看到的结局,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学习。
比如那平坦漆黑的官道,看上去很结实耐用,应该不需要花费多少时间和人力物力去维护,不像咱们现在的官道总是需要维护修理。
还有那些孩童进学,学的不再是圣人之言,反而是格物之道和忠君思想更多。
宁古塔一战,明军的主要战争武器都是枪炮,比咱们的神机营的枪炮威力大的多。
而且实战之下,明军的伤亡微乎其微,对方的铁骑直接被打崩。
这是否说明,未来的战争中,枪炮才是主流,我们需要格物致知,将军队的未来重点着眼于研究枪炮上?
天幕并没有消失,后续大概率还有其它情景让我们看到,或许到时候能让我们更好的研究这些问题。”
此言一出,朱棣抚须点头赞同朱高炽的说法,眼中精光一闪而过:不愧是我选中的太子,智慧远见绝非常人能及。
转头看向朱高煦,朱高燧那俩,一时间眼中的嫌弃都快溢了出来。
“爹,你那嫌弃的眼神是什么意思?”朱高煦看着朱棣那嫌弃的眼神,顿时有些不爽,神经大条的他直接开口朝着朱棣质问道。
朱棣轻哼一声不作回应,朱高煦自讨没趣,挠了挠头退了回去。
朝臣们听到朱高炽的分析也跟着喝彩。
“太子殿下高瞻远瞩。”
“太子殿下高见。”
“太子殿下不愧是继承了陛下龙威和智慧的继承人。”
群臣也是对朱高炽佩服不已。
朱高炽提出的想法和问题,非常值得所有人深思。
从古至今,王朝的衰落灭亡的确是必然的,并且都有几乎不可逆转的致命原因。
比如秦之扶苏受到儒家思想所洗脑,导致最终一纸王令直接自缢,让废物胡亥上位,胡亥不但是个废物,还是个暴君,直接导致了巅峰时期的大秦毁在他的手中。
汉末世家尾大不掉,土地兼并,导致各地百姓民不聊生,最终黄巾起义,灭掉了汉朝最后一丝气数。
大唐的乱象是阶级固化,应验了那一句“打进长安比考进长安容易多了。”
既然天幕显示了大明未来的结局,那么就必然可以从中找到大明历代国策的各种弊端。
如果找到了这些弊端,从而杜绝或者进行改善,是否可以延长大明的国怍呢?
这些才是如今永乐一朝应该真正思考的东西。
(http://www.qutxt.com/book/4RAI.html)
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:http://www.qutxt.com。趣书网手机版阅读网址:http://www.qutxt.com